工作中如果感到能力有限應及時“充電”
|
發(fā)表時間:2015/1/13 瀏覽 1900 次 |
不論是在學生還是已經在工作了的人都應該不停地學習,只有不停地學習才能認自己不落后于他人,才能讓自己與社會一同前進。但是職場中的很多人,明明他們感覺自己的能力已經到了瓶頸了,可就是不想去學習。 缺乏激情 高小姐是一名網絡編輯,每天工作非常忙,但工作內容千篇一律,不外乎就是“剪刀加糨糊”,把其他媒體上刊登的稿件復制過來加工整合一下。 每天不停地重復這樣的工作,讓高小姐覺得身心疲憊,失去了當初的激情和斗志,感覺自己的思想就像被吸光了一樣,沒有靈感,心情煩躁,對什么都不感興趣。她懷疑自己患上了職業(yè)枯竭癥。 日益加劇的競爭和超負荷的工作量,讓不少職場人的沖勁、熱情漸漸消失殆盡,并出現了身體和心理上的不舒服,心理學家稱之為職業(yè)枯竭癥。 快節(jié)奏的現代社會帶給人們的競爭壓力更加劇了這種職業(yè)枯竭感的蔓延。中年人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,需要社會認可、需要成就感。當工作無法帶來這些東西時,他們的內心會有深深的失落感。 而且,隨著閱歷的增加,對工作輕車熟路,挑戰(zhàn)越來越少,人們對工作的新鮮感逐漸喪失,容易厭倦和乏味。另外,職業(yè)生涯發(fā)展到一定的階段,不少人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模糊起來,變得機械而漫無目的,失去了工作樂趣。那么,我們該如何找回工作中的樂趣呢? “感覺到職業(yè)枯竭的人應該及時充電,靠更新知識來武裝自己,提高自身實力。這樣不僅自己心里有底氣,用人單位也會重視,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主動找到你!绷硗,還要學會享受生活。當在工作中受到壓力威脅時,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生活上,尋求工作以外的樂趣。比如,多和家人相處,享受家庭溫暖;約上朋友去遠途旅游,開闊視野;去參加體育運動,強壯身體,保持活力等。身體放松了,心情愉悅了,才會從低谷中走出來。 結語:我們還可以找到適當的朋友,一起學習,甚至可以去人才市場,看看自己和當前崗位的要求差距。 |
|